Nothing is lost, everything is transformed 
—— Premices and Co. 的循環經濟設計法則



坐落於法國巴黎的 Premices and Co. 是一間奉行「循環經濟」為核心價值的室內設計與建築事務所。自 2012 年起,由 Camille Chardayre、Amandine Langlois 與 Jérémie Triaire 組成,三人畢業於知名的高等布勒應用美術學院(École Boulle),背景橫跨室內設計、應用美術、城市規畫,以及劇場和展場設計,他們長期耕耘藝術與文化領域,以設計積極介入博物館、學校與社區。



「 以設計創造一個與環境共生的未來 」

循環經濟的概念是一個生生不息的系統,認為「沒有廢棄物,只有錯置的資源」,這與工業革命以來的線性生產與消費模式相反,循環經濟期待創造一個與所處環境共生的未來。Premices and Co. 以設計思考轉譯循環經濟,他們相信負責任的設計首先要運用「已經在那裡的東西」;「永續」不一定等同於全面的資源回收(recycle),應該先觀察環境中已有的材料,以修復、再利用為優先舉措,接著才考慮將材料回收再製的各種可能性。如此堅持循環與永續的設計理念,最後促成了他們創造獨特室裝素材 pierreplume 再生織物飾板的契機。


圖:由 Premices and Co. 與位於奧斯陸和柏林的工作室,歷經兩年計畫共同出版《工作室:透過設計實踐、生態方法與城市脈絡反思青少年參與》(The Studio: Reflections on youth engagement through design practice, ecological approaches, and urban contexts)。

2013 年,Premices and Co. 與巴黎建築與都市規畫中心(Le Pavillon de l'Arsenal)開啟了為期一年的展場設計合作。當一場展覽結束後,展場裡的展具與木作往往直接進到垃圾桶,這次的合作觸發了他們從循環經濟的角度,展開進一步思考:在開始一項展覽計畫時,如何能把材料的生命週期同步納入設計之中?




「 從永續視角重新丈量『 剩餘價值 』的設計思考 」

懷抱對空間和材料永續使用的初衷, Premices and Co. 於 2014 至 2017 年間,接連在不同的美術館內舉辦工作坊,他們引導觀眾運用展覽結束後棄置的木材,讓每一個參與者離開時,都能帶走一件親手完成的作品。這個原來在美術館內流動的工作坊,最終落腳於實體空間:自由落體工作室(Ateliers Chutes Libres),網站中他們開門見山道出理念——擁有一件漂亮的物品,比聽一場演講更有說服力。 這個每年於巴黎法蘭西島(Île-de-France)回收約 8 噸木材的開放空間,集結了設計師、木工師傅與建築師,透過不同類型的工作坊,帶領大家親自用木材廢料動手製作傢俱,同時鼓勵將工作坊體驗做為生日禮物致贈親友——Premices and Co. 以行動在首都播下循環經濟的種子。


圖:發生在美術館裡的「自由落體工作坊」



Premices and Co. 對循環經濟的設計思考由小見大。在與法國文化部合作的展覽「第二人生:體育用品的隱喻」(Second Lives, Metamorphoses of Sports Equipment)中,他們蒐集越野滑雪板,運用其乾淨、修長的線條,將其修整與重置,轉換為使用於建築上的輕質隔間:Spline。「一小片天空」(A Piece of Sky)計畫則與法國航太龍頭空中巴士集團(Airbus)合作,以執勤 40 年後退役的飛機作為發想,將飛機連桿切成兩段上彩漆,再與木料組合成燈具「Rod Light」——透過設計,直接進行有效的再利用,相較回收後再製更加低耗能。


圖:越野滑雪板再製的輕質隔間「Spline」

圖:使用飛機內部廢材製作的「Rod Light」




「 回收再利用不能只有理念,美才是關鍵 」

多元的設計嘗試加上對材料循環的多方思考,Premices and Co. 開始推動為期七年的研發計畫,創造出集三人實踐精神之大成的素材——pierreplume 再生織物飾板。開發再生織物飾板的目的不僅僅著眼於回收材料的再利用,Premices and Co. 的野心是要向世界展示回收材質意料之外的美,對他們而言,「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設計挑戰,除了提升回收材料的價值、創造新的用途,最重要的是挖掘出這種獨特素材本身的美學潛能。」


圖:各種二手布料

研究顯示,法國一年平均一人購買 11 公斤的衣服,然而這些衣物究竟去了哪裡?Premices and Co. 在比利時與法國蒐集各種二手布料,包含:工業生產的邊角料、工作服、被丟棄的衣物,隨後將這些有彈性、能輔助降噪的布料,轉化成表面看起來如同礦石的再生織物飾板。

pierreplume 視覺上兼具礦物的紋理與石材的份量感,而拿起來卻意外輕盈、手感柔軟;再生織物飾板能輕鬆施作於牆面、天花板及壁櫃,可以拼貼成大面積的獨特圖樣,或創意應用於傢俱與展場的設計。它由多種回收布料製成,一層一層的纖維積累,使得再生織物飾板無論在公共或室內空間中,皆可達到減少回聲及環境噪音的效果,創造親密的空間氣氛與柔和的音場。目前 pierreplume 共有五種礦石紋理與色調,包含石灰岩礦石白、大理石白、花崗岩灰、多層次灰及石板藍,皆可依不同需求,裁切成兩種版材尺寸與三種磚型,以拼貼創造不同的空間質地。



pierreplume 可以用於打造商用辦公空間,再生織物飾板的礦石紋理與獨特的拼接方式,使空間質感提升,並創造溫和的音場與氛圍,讓初次到訪的訪客與空間的第一次接觸更加從容有度 ; 除了商業空間,pierreplume 也適合應用在場景設計與藝術博覽會中,白色的生織物飾板被巧妙地使用在展牆的側面,材質提供的細緻感,不但低調地襯托了展出的作品,亦使空間氛圍變得輕盈。



pierreplume 之於時髦的選物店與概念店更是一時之選,除了作為風格素材在空間中有畫龍點睛之效,再生織物飾板方便針對不同需求進行現場施作,無論是掛鉤與把手都能夠與之兼容。



除了空間設計,pierreplume 具有延伸成各種創意應用的彈性,由設計師 Pauline Androlus 打造的獨特傢俱系列「BOLD」,將再生織物飾板裁製成簡約幾合圖形,嵌上特製的金屬飾框,成就侘寂美學的屏風,BOLD 亦可作為輕型隔間,讓空間調度更有層次。
使用週期過後,pierreplume 可以再次回收,自成一個綿延不絕的「循環經濟」生態系統,這似乎也呼應了 Premices and     Co. 在《工作室》裡所寫,「我們需要透過材料、物理、概念探索,重新發明空間。」而每一次的材質循環,就是一處新空間的再發生。

Photography | pierreplume
Written by | Junye Lin